面对现实+走向未来——2021年北京市美学年会致辞

高建平

各位师友:

一年又过去了。还记得去年的北京市美学年会,我在线上发言后,拎着箱子去机场飞北京的场景。今年也是,讲完后,过几天就去北京。在疫情肆虐的今天,线上开会已经成了新常态。这也好,更方便。超越空间,使我们来到了一个后地理的时代。不再受山川阻隔,人在天涯海角,却能随时如约相见。但是,我还是想,后地理时代我们也需要人与人的相见,等回到北京后,约朋友们在一道聚聚,线上见面不解渴。

微信图片_20211214204452

这次会议的主题是“面对现实+走向未来”。这个题目,可以从几个层面去解读。

第一层面,现实是当下疫情肆虐,人们想各种办法防疫抗疫的现实。疫情影响了经济,市场、旅游、交通、餐饮业,各种服务业都受到影响。去年两会,总理号召摆地摊,以度过难关,使我们心里一惊,真有难到过不下去的群体。但是,也有一些行业受的影响较小,甚至不受影响。特别是科学研究界,人文社科界,关起门来,正好有时间思考写作。记得2003年北京“非典”,出不了门,也开不了会。在家三个月,我把杜威的《艺术即经验》那本书译了大半。平常总是忙这忙那,要不是那次封城,那本书的翻译还要拖很久。后来这本书在中国美学界影响很大,有不少人说到我,只记得我做过这一件事。等一会儿,我还要应华东师范大学之邀,作一个关于杜威美学的发言。去年春天在扬州躲灾,编了几本书。一本是《人文社科经典精读》,一本是《美学核心素养》,两本书都已经出版。我还将为高等教育出版社编的三本关于现当代文论和美学的书校改了一遍,其中的一本《美学经典精读》已经出版,还有两本,也快出版了。看来,少出去开会,闭门读书著书也不是坏事。想起一个儿童故事,说牛顿由于躲避瘟疫,发明了几个重要的定理。这也许只是安慰,或者戏说,与苹果砸在脑门上发现万有引力属于同一类。但是,既然我们这些人在疫情期间注定当不了最美逆行者,呆在家里不出门就是对国家的最大贡献,那么,在家里读美学的书,写美学的书,却正是我们所能做的事。有人将2019年称为“新冠元年”,今年是2021年,按这个年号排,就是“新冠三年”。进入12月,新的一年快来了,那就是“新冠四年”。这个年号还要用多久,我不知道。我还是乐观主义者,相信人定胜毒,会早日改元,换一个新年号,迎来我们盼望已久的“后疫情时代”。“面对现实,走向未来”,我们向未来的“后疫情时代”作贡献的礼物,也只能是在“新冠年间”所做的努力,所作的著述。

第二个层面,“现实”是当下的社会发展状况。中国美学在上世纪80年代有过一次“美学热”,后来,美学就萧条了。美学书在80年代前期出版,一印就是几万本,到了80年代后期,就只能印几千本,到了90年代,就只能印几百本。美学的热度,成几何级数地在下降。许多美学家仍在坚持,但社会却离美学而去。美学萧条的原因,有经济大潮的影响,有其他一些更为实用的学科兴起而冲淡美学的原因,也与美学队伍在分化有关。原有庞大的美学队伍中,也出现了大批的“出走者”。许多人在改行,转移兴趣,在其他学科做出了成就。这当然也是好事,对于这些人的成功,也值得庆贺。但是,这种出走潮所起的带动作用,却在加速美学的降温。新世纪以来,美学重新复兴。其中的原因,有国际交流的扩大所带来的外国美学的影响,有古典美学研究的兴起,但更主要的,还是社会生活的需要。过去几十年,国家的发展,经历了三步。第一步,求经济的发展,让人民过温饱的生活。第二步,在此基础上,向小康奋进,经济、社会、法制和生态全面的发展,让人民过上有尊严的生活。第三步,社会文明程度提高,文化需求扩大,要让人民过上有品味的生活。美学和美育可为这种品味建设起重要推动作用。文明程度高,文化教养好,代表着国家的未来;而品味建设,也代表着我们为未来建设所作出的贡献。

第三个层面,美学的发展状况,是我们当下的现实。经历了美学的低潮以后,美学在新世纪终于热了起来。当前美学热度高,研究成果多。各个方面的研究,都有一些标志性的成果出现。这都是令人可喜的。看到我们这次会议论文的题目,有不少很有吸引力,使我有要先睹为快之感。然而,从总体上来说,当下的美学研究仍存在着一些问题。举旗帜的人不少,系统论证的不多。喊口号的人不少,筑根基的人不多。美学要有未来,还是要在基础建设上下大功夫。这包括中国古代美学时段和概念研究,西方美学的国别和流派研究,包括美学基础理论研究,也包括一些艺术门类美学的研究。北京市美学学会,在宋瑾会长的带领下,在门类美学研究方面,有突出的成就,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我希望能多参加北京市美学学会的活动,多向各位学习。

最后,再次回到“面对现实,走向未来”这个话题上来。疫情终将过去,学者之间还是要面对面的交流。记得以前北京市美学学会,曾联系天津、河北省的美学学会,开展过一些活动。这一类的活动以后还可再搞。一方面多联合,多交流,另一方面扎扎实实地做一些大课题,形成一些新的标志性的成果。北京市美学学会还有服务社会,进行公益讲座的传统,这些都是值得高度赞赏的。

美学重新热起来了。国际国内、从上到下,各方都在谈美学。这是“势”。做学术既要坐冷板凳,也要乘“势”。当美学的时代来临时,我们要做的事,就是乘势而上,把我们的事做好。

谢谢各位!期待线下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