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南岸的精神家园——观舞剧《诺玛阿美》

杨    宁

在都市文明的汪洋之中,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使得我们不愿回归、也不愿想象刀耕火种的原始生活。面对诺达的世界,个体总是显得如此渺小。当我们的灵魂无所依靠,当心中的大厦不断垮塌,每个人都在寻找着个体的价值和意义。或许,《诺妈阿美》向我们指明了人类生存的希望和可能。

如果将《诺玛阿美》的故事单纯地理解为哈尼族在与外敌抗争过程中迁徙的历史,就显得简单但很显然,舞剧精巧的舞美和紧凑的情节使得作品呈现了这一古老故事之外的更为复杂合深刻的面向。故事的讲述人贝玛以特有的民族演唱方式讲述了哈尼族迁徙的慢慢长路。这一独立于情节之外的叙述人的设置使得作品一方面具有了较为厚重的历史感,另一方面也为作品展现哈尼族民族风情和人文风貌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诺玛阿美》很好地处理了作为个体的民族英雄(纳索)与作为群体的哈尼族之间的矛盾关系,故事以纳索作为主线人物,但并未忽略对于民族整体风貌的呈现,从第一幕的烽火狼烟到第四幕的背水一战,剧作用丰富而又精妙的舞蹈语言将舞蹈、音乐、诗歌等表现形式融为一炉,全景式地展现出了哈尼原始的祭祀仪式、劳作生产以及民族习惯等等,并在现代灯光舞美的配合下,呈现出了高度凝练、震撼的原始美学特征。同时,舞剧将宏大的主题降落在剧中几个主要人物身上,体现出了人性的光辉和力量。在叙述剧情的同时并不显得空洞,反而在宏达主题与个体命运的交错和缠绕中更显出了一份真实和厚重。

 

在舞蹈编排上,《诺玛阿美》更多地以集体群舞的方式贯穿全剧,整齐的舞蹈动作体现出哈尼族人们团结协作的精神,也展现出了少数民族的独特的精神凝聚力和民族风情;富有节奏性的舞蹈动作体现出了哈尼族人民原始强烈生命力。而在展现个人的挣扎情绪与爱情式,舞剧通过舞蹈艺术家精湛的表演和灯光舞美的配合,使得剧中人物情绪变化和交流沟通准确地得以表现。在舞台设计上,整个舞台被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演员主体的表演空间,而靠近观众的部分则时常以实景的方式呈现(如埋葬兵器的土壤、耕田的溪水),这使得观众在欣赏舞剧的过程中会时常产生出一种“代入感”,似乎与剧中人物有了互动和交流的可能,这使得舞剧更能让观众沉浸在作品所带来听觉和视觉的歌舞盛宴之中。

舞剧剧情的矛盾冲突是以哈尼族一次次抵御外侮的过程中渐次展开的。在与外敌的抗争中,哈尼族展现了一个优秀民族所具有的隐忍、坚强、包容、团结的精神。事实上这也是人类从古到今优秀精神品质的集中体现。《诺玛阿美》并不意在通过本族与外侮的冲突来建立民族认同感,而是将视野和主题放大为了更为广阔的人类精神。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正是推动人类几千年来生生不息的动力所在。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当人们还在不断追问幸福之源泉、不断思考人生之为何时,《诺玛阿美》通过对于原始民族历史的展现,给出了一个方向和窗口,让我们看到了人们在忙碌、空虚之余更值得追求和依靠的本质精神。一个民族的发展和传承,在于历史,更在于希望,纳索反抗故事与纳索的爱情悲歌并未以消沉的方式结束,相反纳索的慷慨赴死换来的一个民族的新的希望和力量,小男孩的出现成为了作品结尾时最意味深长的情节。它象征着一个民族的永生,一个民族未来的希望,更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奋斗的动力。

在喧嚣的城市中,什么是我们应该坚守的?什么又是我们应该果断舍弃的?《诺玛阿美》将这一古老的话题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精神高度,把建立民族的信仰、建设心灵的家园作为人类的最高追求。它坚持了信仰的力量,而这信仰的力量也是人性的力量。向《诺玛阿美》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