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塔”记趣

46144764_1

董化斌 绘 郑晓英 记

很多人都知道京城里建有“玲珑塔”。但是,京城里有几座“玲珑塔”,这些塔为何年何人所建,建在何处,却不是人人知晓了。

屈指算来,京城历史上“有名”的、叫“玲珑塔”的,共有三座:一座是北京昆玉河畔西八里庄玲珑公园内的“玲珑塔”;一座是北京市海淀区聂各庄乡凤凰岭风景区内上方寺的“玲珑塔”;还有一座是现代建筑,即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的“玲珑塔”。说来有趣:从古至今,京城历史上三座被人们称为“玲珑塔”的建筑,本名都不叫“玲珑塔”。现今这三座“玲珑塔”的叫法,都是因为人们称呼习惯了,以致“约定俗成”;甚至,现在人们只称呼“玲珑塔”这个“别称”,本名反而不为人们熟知,也不常用了。

位于北京昆玉河畔西八里庄玲珑公园内的“玲珑塔”,原名叫“永安万寿塔”,因为原属慈寿寺内的建筑,又称为“慈寿寺塔”。北京《海淀区地名志》就是采用“慈寿寺塔”作为此塔现在标准名称的。这座塔因为地处八里庄,“以地得名”,因而还有一个“别名”——“八里庄塔”。如此说来,这座塔仅名称就有“永安万寿塔”“慈寿寺塔”“八里庄塔”“玲珑塔”四种称呼了。在这四种称呼中,最广为人知的还是“玲珑塔”。1957年被列为北京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后,为了保护这座塔,20世纪80年代末期,海淀区人民政府便以“玲珑塔”为中心,沿京密引水渠昆玉河畔,靠自然山水,植树绿化,置山亭湖榭、曲径小溪,建成一座美丽的公园,命名为“玲珑公园”;公园周边的道路,经整修后也定名为“玲珑路”。其实,以“玲珑塔”为“地标”作地名,是因为这座塔在当地居民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1954年,因北京市城市发展需要,在这附近兴建搬迁宿舍,新建的居民区就起名为“玲珑巷”。而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海淀区的八里庄还有“南玲珑巷”的地名在使用。

这座塔闻名遐迩的原因:一是年代久远;塔始建于明代万历四年(1576年),建成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1563—1620年)的生母慈圣皇太后李氏修建慈寿寺时所建。关于李太后的传说很多。李氏初入宫时,只是一般宫女。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生下朱翊钧,隆庆元年(1567年),李氏22岁时被明穆宗朱载垕(音:hòu,1566—1572年在位)册封为贵妃。明穆宗的皇后陈氏多病无子,隆庆二年(1568年)便立朱翊钧为皇太子。朱翊钧即位时年方十岁,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慈寿寺和“玲珑塔”即为明神宗即位后第四年,其生母李太后为祝寿而建造。清光绪年间(1875年—1908年)一场大火烧毁了慈寿寺。但是“寺废塔存”,“玲珑塔”却安然无恙。至今,这座“玲珑塔”已经历经风雨、卓立京城436年了。

第二个原因是从其建筑形式来看,“雄浑挺拔、端庄隽永、极为精美”,它是京城现存明代建筑的经典代表,也是京城现存最为精美的“明塔”之一。此塔为“单层密檐实心砖塔”,塔呈八角十三层,是仿照位于北京西城区(原宣武区)广安门外的“天宁寺塔”而建的,因此,人们也习惯把八里庄玲珑公园内的“玲珑塔”与“天宁寺塔”并称为“姐妹塔”。“天宁寺塔”是辽代古塔,是北京城区现存最古老的地上建筑。玲珑公园的“玲珑塔”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分上下两层,上层是双层须弥座,雕有精美的莲花座台和笙、箫、琴、瑟等古代乐器;下层为边角镶石的三层平台。塔身满饰砖雕和泥塑人像,四面有砖雕的拱券门和半圆形雕窗。门窗两侧塑有威武雄浑和俊美生动的金刚力士像。现在这些塑像虽风化严重,但人们仍然可以领略到明代建筑雕塑艺术的风采。“玲珑塔”原本每根檐椽上还都挂有铜制的“风铃”,“风铃”又叫“风铎”,一共3000多枚。在古代,把铃铛挂在寺庙的屋檐上,主要是为了驱邪。遥想当年,那叮叮当当、清脆悦耳的铃声随风飘荡在京城,人们不禁赞叹祖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美。

此外,这座塔闻名遐迩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各种文艺作品、特别是民间曲艺作品的传播。“玲珑塔,塔玲珑,玲珑宝塔十三层……”脍炙人口的“绕口令”,经久不衰,几乎成了学习民间曲艺的必修课。人们喜爱“玲珑塔”,还采用多种民间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演唱传咏。表演《玲珑塔》曲目的,有绕口令、数来宝、快板书、西河大鼓、京韵大鼓、二人转、歌曲、说唱,甚至还有当下流行的喊麦……风格各异。很多著名曲艺演员都表演过《玲珑塔》。1935年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就灌制了西河大鼓《玲珑塔绕口令》唱片,1954年“中国唱片出版社”再次灌制了西河大鼓《玲珑塔绕口令》。然而,这首家喻户晓的曲目,最早到底是何人所做,现在仍然不得而知。《北京传统曲艺总录》上只说:玲珑塔一本、作者无考,实乃一件憾事。

现在,玲珑公园内草木茂盛、叠石垒垒、池水清清。京城游客漫步在古塔之下,便能静静地感受京城建设历史的发展与变迁。

res02_attpic_brief

上方寺“玲珑塔”

  其实,昆玉河畔西八里庄玲珑公园内的慈寿寺“玲珑塔”、海淀区聂各庄乡凤凰岭风景区内上方寺的“玲珑塔”、奥林匹克公园内的“玲珑塔”,在京城里的这三座“玲珑塔”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并不是明代的“慈寿寺玲珑塔”,而是“上方寺玲珑塔”,它也是三座塔中体量最小的“玲珑塔”。

这座塔,坐落在海淀区凤凰岭风景区的上方寺遗址北侧,是元代建筑,建于元中统年间(1260年—1264年),距今已经整整750年了。这座塔比起“慈寿寺玲珑塔”,早了310多年,但比起“上方寺”的建设年代,它却要年轻很多。《海淀区地名志·文化地名篇》上有“上方寺遗址”详细介绍:

上方寺遗址在海淀区聂各庄乡凤凰岭山麓,东距抬头村约5公里,东南距佛香阁21公里,是本区著名的古迹。其山原为古驻跸山南麓,花岗岩质山体。寺遗址在山巅凹地中,面积约5000平方米。寺始建于辽穆宗应历十年(960年),初名“上方院”,依山势而建,坐西面东,原有殿三重,大殿后建有覆钵体式花岗岩石塔一座,寺前有香道,寺东约200米处有泉名满井。今殿宇无存,石塔仅存下半部。遗址中尚存明代石碑两座,字多漫漶,难以辨识。又有明刻圆觉经石碣一块,清代修寺碑一座,残经幢一座,皆仆地。遗址前山谷中有明代覆钵式和尚塔一座,塔为花岗岩砌筑而成,坐西朝东,背依高崖,前瞰深涧,高6.1米,塔基平面呈亚字形,塔身原嵌有塔铭,塔前部有石碑,今塔铭及石碑已不存,石塔保存尚好。

这里所说的“石塔”,还不是“上方寺”的“玲珑塔”,因为“上方寺玲珑塔”是砖塔。但是,我们从这里可以得知:凤凰岭上的“上方寺”比昆玉河畔的“慈寿寺”早了618年;建寺比修塔又早了304年。凤凰岭风景区内,有一块“上方寺遗址”景区指示说明牌:

(上方寺遗址)位于凤凰岭北线景区海拔650多米的山上。据碑文考证,该寺从明代(1368年—1644年)天顺(1457年—1464年)至清朝(1636年—1911年)道光(1820年—1850年)的300余年中,为香火鼎盛时期,至清朝末期(1840年—1911年)衰落。原寺庙坐西朝东,有三重大殿,即天王殿、大雄宝殿和三圣殿。《昌平县志》有古诗描述上方寺:“蜡枝响空林,宵来草色侵。登盘千级险,寺隐一枝深。古貌僧初定,廻峰日半险。流水生屋底,谁不洗尘襟。”目前仅存五檐六角七层的玲珑塔1座、古银树1株、残碑数块。

从里面这首诗中,人们可以想象当年“上方寺”建筑规模之宏伟壮大,环境之隐没清幽。

那么,既有“上方寺”,还有“下方寺”吗?《海淀区地名志》并无“下方寺”的记载。但是,在海淀凤凰岭地区却流传着一个“上方寺”与“下方寺”的美丽传说:从前,西山凤凰岭上,有一座古老的寺院,因为它坐落在一个高高的山头上,就取名叫“上方寺”。在“上方寺”山脚下不远处,还有一座古老的庵院。因为与山顶上的“上方寺”遥遥相对,中间只隔几里路,所以人们就称它为“下方寺”。那里发生过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现在,凤凰岭风景区内还有一处地名叫“搁衣庵”,据说这个地名就是为了纪念这个故事而取的。因为这个传说,这里又平添了一份神秘而美丽的人文色彩。

上方寺“玲珑塔”,本名不叫“玲珑塔”,但在凤凰岭风景区内,无论是路标还是游览说明,都把这座塔直接叫作“玲珑塔”,而没有这座塔本名的说明。《海淀区地名志》也没有记载这座“玲珑塔”的本名,只是说:

(上方寺)遗址北侧,有元代砖塔,俗称玲珑塔,约建于元中统年间(1260年—1264年)。塔坐西朝东,为六角密檐式砖塔,塔高约9米,塔基为须弥座式,每面阔1.4米,上枭处饰砖雕斗拱,上枋有花饰,须弥座上为三层砖雕仰莲,仰莲上为塔身,塔正面嵌有汉白玉塔铭,字已漫漶,极难辨识,其余各面饰砖雕窗扉。塔身各角上分别装饰有一座六角密檐式砖雕小塔,各层檐下均有砖雕斗拱,塔刹为复瓣莲花形砖雕宝顶。做工精巧,玲珑别致。

至于这座塔的本名到底叫什么,人们并不十分关心。人们赞叹的是这座塔建筑艺术的精湛。在京城遗留下来的元代建筑中,确实为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为了保护这座塔,2003年凤凰岭公园对它进行了精心修复,重现了塔体的原始风貌。如今,凤凰岭已被建成著名的风景区,景区里春、夏、秋、冬四季景色怡人:青山层峦叠翠,绿水野趣天成,松柏密林摇曳,蓝天空气清新。空气净化纯度和负氧离子浓度,远远高于城区,成为京城里的“绿肺”。在工作、学习闲暇之余,市民们来此登山徒步、健身休憩、呼吸新鲜空气。凤凰岭风景区建有北线、中线和南线三条观光游览路线,很多人选择北线,就是为了感受这座“玲珑塔”的艺术魅力。

奥林匹克公园的“玲珑塔”

  在京城三座“玲珑塔”中,最“年轻”、也是“最高”的一座塔,当属奥林匹克公园里的“玲珑塔”。这座塔不是古塔,而是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建设的,建成使用至今只有短短6年时间。虽然在许多旅游书籍和奥林匹克公园导游图中都把这座塔标识为“玲珑塔”,但是这座塔实际上有自己正式的名称——“北京奥林匹克多功能演播塔”。然而,即使在“奥林匹克公园网站”上标示着“北京奥林匹克多功能演播塔”,也不忘在正式名字后面加上括弧,特意注明“玲珑塔”。所以,去北京奥林匹克公园,打听“多功能演播塔”在哪里,也许有人不知道;但是,如果问“玲珑塔”在哪里,很多人都会立即指出准确位置。“北京奥林匹克多功能演播塔”坐落于北京国际广播中心和国家体育场“鸟巢”之间,矗立于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中部,西侧与中轴景观大道相接,北临体育场北路,东侧和国家体育场训练场相连,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电视转播设施,担负着向全世界转播奥运赛事的重要使命。北京奥运会的“玲珑塔”是奥运会历史上最壮观、也是功能最全的演播塔。塔高也是七层,地上部分高132米,比“慈寿寺玲珑塔”整整高出一倍多,它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最高的建筑;这个高度,直到2011年开始施工建设“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瞭望塔”时才被超越。

新建的瞭望塔由五个高低不等、错落有致的独立塔构成,最高为244.35米,最低为186米,比“玲珑塔”高出不少。“玲珑塔”的平面结构为等边三角形。塔的设计,吸收了中国传统塔建筑文化中的轻盈、玲珑审美元素;用钢结构和玻璃幕墙等先进建筑技术,表现出金属的色泽和玻璃的晶莹剔透,极具现代审美情趣。白天,人们进入奥林匹克公园,目光立刻会被“玲珑塔”所吸引;到了夜晚,“玲珑塔”上五光十色、绚丽变幻的彩色照明,在奥运五环的映衬下格外光彩夺目,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它是奥林匹克公园里名副其实的标志性建筑。

从北京现存年代最久远的“玲珑塔”,到最年轻的“玲珑塔”,时间越过了700多年。700多年来,在北京城市建设发展史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人们对京城的眷恋,始终没有改变。人们喜爱“玲珑塔”,人们更热爱北京城!

原载《 光明日报 》( 2014年10月15日   12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