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平:中华美学学会2017年武汉年会开幕词

1

很高兴与各位在武汉相聚。自从扬州会议以来,又是一年过去了。当年孟浩然是阳春三月从黄鹤楼顺流而下去广陵,我们是仲秋季节从扬州逆流而上到武汉。一年一度的美学年会,早已经成了中国美学研究者的节日。每到年会开幕,大家都有一股喜气。到年会上来,交流学术,也见见朋友。我们将年会当成一个节点,一年的工作就有了节奏:研究一个课题,为会议准备论文;到会上来交流,争取论文的发表;会后消化会议内容,深化思考,准备下一个研究课题。我们的学术生命就依照这样一个节奏循环往复。

我们的学会工作,在一年里也有了一些成效。学会与一些学校合作,召开了一系列的会议。例如,有身体美学、器物美学,还有生态环境美学。我们在一些杂志主办了一些美学专栏,研究中华美学精神,日常生活美学。在一些艺术门类,美学研究也特别活跃,有许多积极的成果。

中华美学学会办了一个微信群,交流了思想,交换了信息。昨天,我们讨论了微信群的群规。意在将这个群办得更好。

我们学会的通讯,自从去年恢复以后,今年又有了新的一期,放在会议的资料袋里。在中南民大的帮助下印了出来,与大家见面。这本小册子虽然不厚,内容却非常丰富。请各位一定抽时间读一读,也请各位保存。这本小册子包含了许多有用的信息,也见证了学会的成长。

2

这次会议,我们给大家送了两本最新的《外国美学》。这个集刊是上世纪80年代美学热的成果。在我们的老会长汝信先生的主持下,从80年代中叶,坚持了十多年。2007年重新启动,至今又有了十年。去年被评为C刊。感谢中南民大购买了这两期集刊赠送给各位,也感谢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和扬州大学在编辑工作中的大力支持。

在这里,我还想宣布一个消息。在我们国家跨入“新时代”之际,我们在河南大学出版了一套译丛。这里有两本样书,分别是卡特先生的《跨界:美学进入艺术》和韦尔施的《超越美学的美学》。这两本,以及这一套中的其他三本,都非常重要,非常精采。相信不久就会与各位见面。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的许多专业委员会,特别是两个新成立的专业委员会,即马克思主义美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古代美学专业委员会,特别活跃,做了许多的工作,成绩显著。

这次会议主题,是传承与创新。中华美学传统深厚,是一个丰富的宝藏。近年来,这方面的研究,有着丰硕的成果。北京大学美学美育中心,编了三套书。山东大学文艺美学中心最近也出了一套九本的《中华美育思想通史》。其他许多学者,也有一些重要著作问世。这里我想说,中华美学传统也包括在20世纪形成的新传统。我与一些年轻朋友的共同努力,在最近完成了一套160万字的书稿《20世纪中国美学史》,希望不久能面世。

这次会议,来了不少杂志。我目前在参编一些刊物,其中付出较多精力的是一本《中国文学批评》,在这本杂志中,有一个专栏,叫做“中华美学精神”,上面连续刊登了不少关于中国美学的好文章。

我们这次会议,是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期间召开的。“十九大”有一个主题词,这就是“新时代”。在“新时代”,我们要做什么?我们的会议给予了一个回答,这就是实现中华美学的传承与创新。

我们要研究传统美学,这包括中国古代美学传统,也包括20世纪中国美学的新传统。我们还要在对外开放,交流对话中发展中国美学。这次会议,我们请来了四位外国学者。他们分别是Curtis Carter,国际美学协会前主席,中国美学界的老朋友;Wolfgang Welsh,德国耶拿大学教授,世界知名美学家;Stefan Majetchak, 德国卡塞尔大学教授;闵周植,韩国美学家,韩国美学学会会长。我们以后的会议,还将请来更多的国外学者,进行更多的国际学术交流。

“新时代”给美学提出了新要求,我们有了新的研究对象,新的研究领域,也形成了新的流派。怎样使我们的美学面向当代,面向现实,面向未来,这是我们时代的课题。

美学的发展要寻找新的契机,要为当代服务。当今,我们正在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在这里召开这个以传统与创新为主题的会,也应有勇气提出这样的口号,在新时代实现中华美学的伟大复兴。

让中华美学的研究得到深化,让中华美学为当代文化建设服务,让中华美学走向世界,在世界上占有一席地位。这应该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奋斗目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