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军教授《论知识创新》出版座谈会在京顺利举办

本网讯:2020年11月11日

2020年11月8日下午2点半至5时许,由北京市哲学会主办,北京读书人俱乐部、大益茶道研究院承办的胡军教授《论知识创新》出版座谈会在北京市大益中心311室举行。本次座谈会胡军教授亲临现场,会议由北京市哲学会会长、北京大学哲学系杨学功教授主持。与会专家学者围绕该书的学术价值及战略意义畅所欲言,做了精彩发言,气氛热烈。

1

杨学功教授作为主持人首先介绍了《论知识创新》的出版情况,回顾了胡军教授多年来的主要研究成果及《论知识创新》一书的成书过程。他认为《论知识创新》是胡军教授知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是胡军教授基于知识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对国家发展战略最新思考的集成之作。

10

胡军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他以前写了大量关于知识论研究的学术论文,《论知识创新》就是他长期致力于研究知识在现代社会中作用的最新成果。他认为未来的发展战略方向必然是知识创新。他不仅论述了知识理论与话语权的关系问题,指出引领世界的关键在于掌握话语权,没有知识理论就没有话语权。他还强调话语权在不同学科中的重要性,反思我国不同学科发展现状,如以经济学为例,他说我们有经济学者,却没有经济学家。并且大多数学科, 包括理学、工学、数学等仍多处于引进阶段。他指出唯有知识创新才能出成果,唯有知识创新才是我国国家的大战略。他期盼与会专家学者对该书多多批评指正,并呼吁共同推动知识创新。

8

北京读书人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邓景异先生,作为本书出版的积极推动者和策划人,在简单介绍公司出版图书情况后,具体介绍了《论知识创新》出版的缘起与他的相关思考。他说这本书的策划缘起于美国制裁华为事件,在这之前,他以为我国科学技术和知识创新的现状,还多处于模仿者阶段,企业大多以组装为主。然而,华为事件证明事实上我国并不缺乏创新能力,相反我国富有创新土壤,只是需要时间成长。但是现在却面临西方对我国创新的制裁和制止,这需要我们想办法,想出路。问题的解决只有靠自己。因而,他高度评价胡军教授的《论知识创新》作为一本具有完整体系性的研究对于推动当代中国知识界、科技界等创新具有重要价值意义。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他还表示该书带给他较大的触动还在于明确了科学研究的问题意识和提问精神,以及对平等交流的学术氛围的呼吁。

9

针对邓景异先生的发言,杨学功教授认同胡军教授在知识创新问题上所做的深入系统研究。他从四个方面肯定了该书的价值:一是肯定本书对“什么是知识”的探讨具有推动知识理论创新研究的奠定性价值;二是结合本书核心思想,进一步明确了知识在当代社会中的决定性、主宰性力量和作用;三是围绕知识创新的路径和对策分析,不仅强调了学科交叉的重要意义,而且明确了知识理论创新对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大意义;四是结合个人近期对三卷本《爱因斯坦文集》的阅读体会,表达与该书阅读所产生的强烈共鸣。为此,他呼吁年轻学子应当具有纯粹求知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哲学原理研究室主任毕芙蓉提出,知识创新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课题。正如该书所说,知识是一个社会“最难获得或最难替代的生产要素”,因此知识创新的研究迫切而重要。结合信息时代知识爆炸性发展的特征,她认为知识作为国家竞争的基础手段,知识创新必然以一个全新面貌出现在人类面前。她指出当前知识论作为重要的研究领域还有太多的现实问题值得关注,如应试教育、学生心理、课题研究与学术评价等。结合费耶阿本德对科学相对主义的判断,她强调应该思考如何实现去除意识形态因素而达到科学而理性的社会认识,认为这同样是知识创新必须研究的课题,进而明确制度创新也是知识创新的题中应有之义。最后,对于知识理论体系的历史变迁模式分析,她一并结合自身长期从教的现实观察和理论思考进行了深入阐释。

2

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崔伟奇做了“从《论知识创新》看创新文化的发展”的主题发言。他提出《论知识创新》的重要性在于既反思了中国的知识论传统,同时又彰显了知识创新对于当代创新发展的平台性基础作用。他表示,建构适应创新型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文化,是全世界创新研究的时代课题。对于如何促进和发展创新文化,他提出关键在于塑造新的创新文化氛围。他提出,应围绕知识体系创新,实现科学和技术在文化上的有机融合,既要克服创新的文化阻力,又要克服创新者窘境,推动创新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3

杨学功教授接着围绕崔伟奇教授所谈论的知识驱动创新问题,提出在科学与技术问题上,必须把科学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有科学才有技术。他尤其认同爱因斯坦所提出的纯粹好奇心驱动创新的思想。结合现实,他认为搞科技创新和科研项目研究,单纯用经济刺激的方式,是无法真正激发民族和人民对科学的热爱的。因而,他呼吁创新作为国家战略,实现科技转型和中华民族的崛起,必须优先发展科学,而发展科学在于激发孩子们纯粹出于热爱的求知欲,这才是真正的知识创新引领未来。崔伟奇在回应时指出,在文明发展大的历史尺度上,科学和现代技术对于社会化大生产而言,是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而在创新发展的具体竞争过程中,技术和意会知识的作用则更为直接和具体。因此,科学知识的开放性和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在创新生态系统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11

北京市哲学会常务理事暨副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张立波从三个方面入手,对《论知识创新》一书做出高度评价。其一,《论知识创新》属于“可写性”文本。该书高屋建瓴,其中涉及的一系列概念、提出的一系列命题值得、必要并有待于进一步的阐发,哲学、社会学、政治学、行政管理学等领域的研究生可以从中择取题目,予以深究。其二,《论知识创新》属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端文本。其意义和价值,不能简单地在哲学知识论的层面来理解,而应置于中国国家发展战略和人类未来发展前景的高度来把握和认识。中国如何从中美贸易战中突围,显现的是地缘政治、国际关系,吁求的是科学知识、技术专利,就此而言,《论知识创新》是一部非常紧要的“应时”之作,胡军教授更多的、主要的不是作为哲学家,而是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方面的专家来思考和写作的,当然,由于他在哲学方面的造诣,特别是知识论研究方面的造诣,该书有了目前这样的构架、格局和气度。其三,《论知识创新》属于日常生活实践的文本。对舞蹈、运动、建筑等现象、具象及运动样式的阐发,不只是具有案例的价值,并且具有门类知识的专门化效果和意义,可以在日常生活实践的范围来看待,从而发挥更为普遍的作用。概而言之,胡军教授先前所著《道与真》的书名可以用来指认《论知识创新》一书的精髓,《论知识创新》就是“道与真”,思想之道、社会之道,现代之真、生活之真。此外,会长杨学功教授在讲话中一再提到爱因斯坦的思想,就是把胡军教授的知识创新论述和爱因斯坦相关思想相提并论,颇有互文性的启发性。

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文兵同样结合互文性原理,探讨了利奥塔于1979年给加拿大魁北克省教育委员会的一份知识报告即后来广有影响的《后现代状况》一书,认为它对当代知识发展的状况判断与胡军教授在书中论证的一致性。他认为知识发展的异质性和多科性是知识创新最为重要的路径。结合他自身在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科建设的经验,他倡导法学与人文学科的交融,提出学科交叉是学科发展的新增长点,是驱动知识创新的重要方式。针对知识创新过程中的知识异质性问题,他表示知识创新要打破对“第一原理”的寻求。他以中西医认识事物的不同为例,指出认识世界的方式或范式可能很不一致,但效果都能达到一致,故而,知识创新同样需要相应的宽容。无论是异质性,还是多科性,知识创新就是要求具有包容性。最后,他表示落实到该书提出的直觉驱动创新,无论是从异质性还是多科性而言,其实就是更加突出了整体性研究的意义。

33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程倩春首先对中西方社会中的知识论研究地位现状进行对比,她表示在西方处于显学地位的知识论,在中国却没有得到很好的关注和认可。因此她提出在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的今天,建构中国知识论研究的当代形态是中国哲学界无法回避的重要课题。她肯定胡军教授长期以来的知识论研究对推动当代中国哲学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的重要贡献。结合对“创新”的思考,她认为当代创新发生了从传统创新到大爆炸式创新的转变。她深入分析当前大爆炸式创新在带来层出不穷的质优价廉的创新产品的同时,也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风险和挑战。大爆炸式创新所造成的资源环境风险、不平等加剧等社会风险以及人的异化和自我认识困境都呼唤新型创新文化的构建。她认为胡军教授倡导的知识创新研究对于构建新型创新文化,克服科技创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和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12

北京市哲学会秘书长、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副教授李海峰认为该书的出版恰逢其时,弥补了国内对于创新文化的学术空白。结合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所提出的古都文化、京味文化、革命文化和创新文化四大文化,该书的出版可以有效弥补其中对北京创新文化的理解。她认为在分科治学基础上,建立起系统科学严密的知识理论体系,来谈知识创新和创新文化才有扎实的根基。她指出,知识创新的论述对于北京市发展能够提供战略指导,具有很强现实意义。针对理论创新可以提供话语权,她反思中国在很多事情上做的很好,取得了杰出的政治经济成就,然而在国际上没有话语权,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很多学科基础不够扎实,难以提出让国际社会认可的创新理论;此外,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的特征是模糊性、整体性比较强,缺乏观点明确、逻辑理论体系严密的论证,因而话语权薄弱。另外,她评析《论知识创新》最大的特色在于实现了中西结合,书中提出”直觉驱动知识创新”很有洞见。

14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市美学会秘书长史红在基于以上专家学者交流的基础上,认为胡军老师的知识创新研究是在大量学术积淀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这一研究不仅是开放性研究、可写性研究,而且还应当是发展性研究。她指出这一概念的提出本身就是知识创新。对于《论知识创新》一书的四个主体章节部分,她认为无论是从定义、途径还是方法,显然都建构出了一个完备体系。其中,她表示该书对人文艺术,包括音乐、舞蹈还有自然科学等领域有多方面涉及,对美学研究同样很有启发。最后,她围绕如何实现跨学科创新以及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进行一一展述。

微信图片_20201111150356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张永超将知识创新论回归到对人的问题的理解上,他认为知识创新从主体方面看就是如何做现代人的问题。他提出人类作为现代社会中的人、共同体中的人,对知识创新源头的追问,一直是近代社会以来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他认为我国近代社会百年来在对待知识创新问题上一直处于试错过程中。而对于源头性问题的解答应将历史和现实串联起来,绝对不能割裂历史,另起炉灶的进行解答,应当在与历史一脉相承中,共同回溯和展望。另外,他结合胡军教授在书中所提出的直觉推动创新思维,提出了是否应该在后现代社会具有一种可通过艺术形式表达的信仰形式,以达到人类真正的安身立命之所在。

4

与会的学生代表凤春、吴妍林,澎湃新闻记者高丹也依次作了交流发言,谈了读了此书的一些感想。

576

最后,《论知识创新》出版座谈会在胡军教授现场用意大利语激情演唱《今夜无人入睡》曲目中圆满结束。

(供稿:凤春;摄影: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