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身体美学研究前沿

李永杰

10月16—17日,“身体美学的当代形态”学术研讨会在深圳举行。来自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的数十位学者齐聚鹏城,探讨身体美学研究的前沿话题。

微信图片_20211020185418研讨会现场

身体美学基本问题研究

身体美学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发展的美学研究前沿领域。当代著名美学家阿诺德·伯林特与我国学者程相占联合主编的“国际美学前沿译丛”将身体美学作为其关注的世界美学的前沿领域之一。

近年来,身体美学研究凝聚了相当多的关注目光和研究热情,在基本理论问题、中西身体美学思想史梳理、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在此过程中关于身体美学何以可能的问题仍为学界关心。贵州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方英敏表示,关于身体美学的异议始终不断,某些意见甚至还直接触及、动摇身体美学的根基。因此,对于身体美学研究来说,继续澄清身体美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学科定位及其成立依据,以及研究的基本任务是什么,既是回应学界的关切,也将有助于自身的健康、深入发展。

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晓华提出了主体论身体美学,主张“人是身体,身体是审美的主体”的“身体美学的第一原理”,在美学界引起较大影响。但是,质疑声也纷至沓来,认为他提出的“身体主体”概念内涵缺乏充分性、逻辑性、机制性理由。在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马正平看来,要从舒斯特曼提出的基于实用主义的“身体美学”转向真正的具身化的“主体论身体美学”,“主体论身体美学”要解决“身体主体”为何、“身体主体的审美机制何以可能”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当代身体美学应该尽快转向现象学方向的视域,更准确地说应该转向后批判的默会认识论和新现代思维现象学的身体美学学术视野进行研究。

 

身体美学与赛博格美学

随着智能机器的兴起,人的主体性结构发生了变化。人们不再是纯粹的有机体,而是“机器和有机体的混杂物”即赛博格(cyborg)。到了20世纪下半叶,“赛博格状况(cyborgian condition)”已经影响了很多人的生活。王晓华表示,一方面,审美主体概念已经由于赛博格时代的到来而被改写,另一方面身体-技术不断变化的嵌合方式正在产生新的审美话语。而他同样坚信赛博格美学具有清晰的理论特性和研究场域。

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峰看来,手机是日常赛博格的一种典型形态,所有基于互联网的智能设施都构成日常赛博格的一部分。因此,他研究发现一种身体在场与不在场交替化的技术身体现象学,它引向赛博格时间与日常时间的碎片化交替,这就是日常赛博格的存在状态,日常时间与赛博格时间形成自然切换的节奏,这就是日常赛博格的时间原型。

“人类身体不仅是万物的尺度,更是文化与文明演进的标志和行为的对象。”东北电力大学数字媒体系副教授李伟认为,从身体美学角度看赛博格身体能够明晰赛博格的存在价值与意义。他认为要肯定那些于人类生活、文明演进、改善伦理道德标准等有益的赛博格式的存在,如隐形眼镜、假肢等;但也要对如“换头术、仿生人、智能机器人”等超越身体美学视域的滥用赛博格给予理性的批判和审视。

 

身体美学视域中的艺术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教授仝妍表示,当代舞蹈教育作为一种美育活动,是一种基于主体“在世”感性经验双向转换的审美教育活动,在“身体审美”经验不断输入或输出中传递着历史文化与当代社会的情感内涵与超越生命的张力,其现实意义在于提升人的生命价值、创造人的精神生命力量。在她看来,“身体美学”的理论与实践形态的发展,为当代舞蹈教育的哲学定位与哲学价值的阐释提供了一种新理解、新方向。“毕竟,身体不会终结,舞蹈不会停滞。”

法国哲学家梅洛-庞蒂对乐器演奏者身体-运动觉与身体图式的时间意识现象学分析,以流畅的审美生活为出发点,并把流畅的审美时体与音乐作品整体性的空间构成彻底贯通、对应起来,把前摄视为审美时间意识域的生产者,规避了回忆、反思对审美滞留的事后干预,从而构建了较为完满的艺术理论流畅-整体语法或时-空语法。不过在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彦顺看来,梅洛-庞蒂此论存在明显的缺陷:首先,他没有注意到审美生活的原发性与一次性,没有关切到审美生活的绝对时机化,容易造成审美生活意义与其它意义的混淆;其次,他没有自觉地把审美时体的流畅性视为审美生活的关键状态之一;再次,梅洛-庞蒂不再使用“时间意识”概念,却使用隶属于此的前摄、滞留、前摄,使得他在对审美时体的构成分析上显得见树不见林。

本次研讨会由深圳大学人文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主办,深圳大学身体美学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身体美学研究中心、深圳大学当代通俗文化研究所承办。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