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罗曼·英伽登 著
张旭曙 译
历史研究非我的旨趣所在。把亚里士多德放在那个距今年代久远的世界里,根据希腊思想评价他或考察他在其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不是我的目的。我的意图是,通过向他提一些当今的重要问题,拉近我们观点之间的距离,进而发现他有无可能帮助我们解决若干难题...
阐释学视界
约斯·德·穆尔 著
麦永雄 方頠玮 译
内容提要: 本文从 “经验视界”的常用隐喻出发,探讨文化间性阐释学(intercultural hermeneutics)的三种不同类型,它分别把阐释学的诠释构想成视界拓展,视界融合和视界播撒。可以认为,阐释学史上这些赓续的阶段分别源于——但并非...
位置、重置和移置
阿莱斯·艾尔雅维茨 文
邓文华 译
让我以几则故事开始:
故事一:
在印尼的巴厘省作调研的时候,来自西方的人类学家格列高里·贝特森(Gregory Bateson)和马格丽特·米德(Margaret Mead)曾请求巴图安(Batuan)[1]的艺术家为其研究提供一些能够表征“关于巴厘人的想象力...
王晓华: 建构身体美学的中国学派
作者:王晓华
中国身体美学已经形成了清晰的理论特征:其一,植根于唯物论语境中的彻底性;其二,以实践观为基础的全面性和阐释力;其三,依靠传统重身思想的深厚性。
自身体美学传入中国以后,相应的理论建构发展迅速,展现出超越西方话语的态势。借助研究身体美学的机缘,...
深耕美育 托举文艺高峰
高建平
美育发展良好的时代,就有可能出现文学艺术精品,而文学艺术精品的出现又能够提高全社会美育水平。这是最理想的状态,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优秀艺术未必跟着最新的科技亦步亦趋,但也不刻意拒绝,科技是文艺的翅膀,文艺的主体还是审美
大众文化引发的质疑当然不能以放...
王晓华:从感性学到身体学:美学研究的进展
王晓华
(深圳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内容摘要:在世界美学史上,感性学的建构是一个未完成的规划。自鲍姆嘉腾于1748年提出建构“感性认识的科学”以来,两个半世纪过去了,它仍未成形为自洽的话语体系。从现在的角度看,这个规划本身就不完善,因为它没有涉及感性学的归属问题。根...
书写既是现代的,又是中国的美学史——《20世纪中国美学史》总序
撰文|高建平
(高建平,深圳大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按:美学作为一个现代学科,是20世纪初年才被引入到中国的。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中国美学通过吸收外来资源,挖掘和阐释中国古典资源,在争论中进行独创,从...
传统中国绘画的现代之路:以潘天寿的艺术探索为线索
高建平
[作者简介]高建平,1984在北京师范大学获文艺学硕士学位,1996年在乌普萨拉大学获美学博士学位,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副所长、研究员,国际美学协会主席,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兼任中华美学学会会长、中国中外文论学会会长...
《身体美学导论》前言:为什么美学必须回归身体?
王晓华
《身体美学导论》近期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 版。特摘选该书导言,以飨读者。谢谢各位支持我的亲。
——王晓华
在《行为的结构》一书中,梅洛-庞蒂(MauriceMerleau-Ponty)提到过一个悖论:“一方面,意识是身体的功能——因而是依赖外部事件的‘内部’事件;另一方面,这些...
美育与社会改造
高建平
前不久,应北京大学哲学系学生会之邀,去那里与学生作了一次以美育为主题的座谈。座谈会上学生们的提问,参加座谈会的其他美学研究者的发言,启发我思考了一些美育与社会关系的问题。这里提供几则思考的笔记。
一
人的教育与社会的改造是互为因果的关系。一方面,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