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 张仃专题 | 干裂秋风 润含春雨

1座建筑是张仃先生晚年隐居的地方,位于北京门头沟西山的一处山脚下,这是一座欧式风格的房屋,四面环山,环境清幽。据称,这座房屋是张仃本人设计的。照片中虽是冬日,但缠绕其上的繁密藤蔓清楚地告诉人们,春暖花开时这里将是多么的生机盎然。说它是一位诗人或一位画家的住所,一点也不会令人惊奇。

2 3西山住所室内

44
张仃(1917—2010),号它山,辽宁黑山人;中国当代著名国画家、漫画家、壁画家、书法家、工艺美术家、美术教育家、美术理论家;曾担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壁画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黄宾虹研究会会长、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院长。
此番春拍,北京荣宝获张仃美术馆支持,特推出“张仃作品拍卖专题”共计12件。件件为精,且均经张仃美术馆鉴定为真迹。
我为什么画焦墨画作者:张仃

近十余年来,外出写生,或在家中习作,总是以焦墨为主。

也许有人以为,我又在搞“标新立异”吧。

其实,焦墨画法既不新,更非异,这是极古老的方法——唐以前,画家只讲用笔,不懂或不重视用墨,画山水也多以焦墨勾勾轮廓,最多用相同的焦墨擦几笔;到元代,最讲究笔墨的时期,人们多用淡墨渴笔,名家们偶尔也用老方法,象王蒙,有时也以焦墨为之;明遗民程邃,是以焦墨著称的,石也偶尔为之,清罗两峰的焦墨山水,评论家谓有唐风。

5
1986年秋在泰山玉皇顶写生
近代,我只见到大师黄宾虹常以此法画小幅山水。解放初期,我偶于画肆中购得宾翁一本山水小册页——以后,就成了我学习山水画的范本。我并非找根据,为自己画焦墨作解释,因为即便“古已有之”,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我看到古人的一些焦墨,好虽好矣,但因受历史局限,要反映今天的景物,则感到不够了。要这一传统技法得到发展,惟一办法,是“逼上梁山”,到生活中去,直接反映今天的现实,这是时代使命,不得不变,不得不发展!

6
晚年的张仃仍坚持写生
因之,我重视写生,我重视情景交融的直接感受。直接写生得来的东西,即使粗糙,不成熟,但总是富有生气,清新而有活力!我的写生,却不是传统的方法。宾翁与一些老国画家,到名山大川,是“搜尽奇峰打草稿”,主要靠观察与记忆,目搜心摄,然后回来再画。

我的对景写生,本身就是创作。由于学画的经历不同,我选择自己以为可行的方法。

焦墨画法,是山水画基本功的一种。我有直接写生,也有间接写生(参考今人有生活气息的速写)。我不临摹古画。这只是我学习山水画的一种方法,一个过程,一种习作。

7
222雪霁图   1992年作

著录:《中国名画家全集-张仃》P81,河北教育出版社。

说明:此作品经张仃美术馆鉴定为真迹。

52×68 cm.约3.2平尺

RMB: 300,000-500,000

作为绘画材料来说,焦墨有其极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山水画。但任何材料都是如此,水墨与油彩相比又何尝不使人感到其局限性很大?但局限性一旦被克服,就是它的优越性。说起来,古筝比钢琴局限性要大,而高明的琴师,演奏某些民族特色浓郁的曲调,却是钢琴所无法代替的。对焦墨,如能掌握其性能,也同样会产生其他材料无法代替的效果,变成优越性。
8
230岭南荒村     2002年作

说明:此作品经张仃美术馆鉴定为真迹。

68×69 cm.约4.2平尺

RMB: 200,000-300,000

9
1979年在香港与黄苗子、黄茅、郁风
10
2001年秋京郊西山家中露台上老朋友黄苗子、郁风、丁聪、沈峻来访,老友相聚亦难得,分外高兴
11
232溪壑    1994年作

说明:此作品经张仃美术馆鉴定为真迹。

69×69 cm.约4.3平尺

RMB: 200,000-300,000

清代王昊庐评唐代张与清代程邃的用笔,以“润含春泽,干裂秋风”来形容;黄宾虹评垢道人喜用焦墨,又引申为“干裂秋风,润含春雨”。当然,这一境界是不易达到的,但是也能达到。程邃与黄宾虹两位大师,仍然还没有把焦墨发挥到极致,焦墨还有很大潜力,有待后人去努力。有人把焦墨比为敲击乐器,更确切地说,犹如在交响乐的奏鸣中,敲击乐器的铿锵之声尤为突出,这是一个很好的比喻。
12
229白塔陋巷    2001年作

说明:此作品经张仃美术馆鉴定为真迹。

68×45 cm.约2.8平尺

RMB: 120,000-180,000

13
张仃与毕加索
14
227江帆    1993年作

说明:此作品经张仃美术馆鉴定为真迹。

68.7×68 cm.约4.2平尺

RMB: 200,000-300,000

当然,画焦墨有一定的难度,但只要经过长期磨练,同样能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我们不必提倡人人画焦墨,这只是个人所好。作为传统的一种墨法,也希望人们对之不要抱有偏见。至于从艺术效果来说,古人提出过“墨分五彩”“水墨为上”,千余年来,已成为南宗水墨山水的一个特点。
15
224武夷九曲溪隐屏峰     1981年作

钤印:它、张仃、山水怀抱、求索

说明:此作品经张仃美术馆鉴定为真迹。

62×94 cm.约5.2平尺

RMB: 300,000-400,000

16
231版纳风情

说明:此作品经张仃美术馆鉴定为真迹。

83×76 cm.约5.7平尺

RMB: 300,000-400,000

17
深圳个展遇关山月 99年1月
18
226苍岩山口

水墨纸本 镜心

说明:此作品经张仃美术馆鉴定为真迹。

68×68 cm.约4.2平尺

RMB:200,000-300,000

焦墨比水墨,在画云水烟雾时更难一些,但总的说来仍是墨画系统。锲而不舍地追求下去,“知白守黑”,强调黑白的本色美、质朴美,素以为绚,不加粉墨,我也称之为“全素斋”。人们的审美口味是多种多样的,如果画焦墨能为“素食者”创造出一种精神食粮,则是我最大的心愿。

1993年

20
228照壁村     1941年作

说明:此作品经张仃美术馆鉴定为真迹。

68×44 cm.约2.7平尺

RMB: 120,000-180,000

21
223欣欣向荣    1985年作

著录:1.《中国青年出版社的三十五年》。

2.《中国书画精品选集(还看今朝-当代卷)》P242,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年。

3.《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藏精品选集(四)》P130,西泠印社出版社。

说明:此作品经张仃美术馆鉴定为真迹。

68×68 cm.约4.2平尺

RMB: 200,000-300,000

我为什画长卷(节选)在构图上,我在选定画题之后,便在一个定点上,在90度的半圆之内,摇镜头似的将景象收入画面,展开后便成了长卷。有时景象较近,或影响视线,则用搬家的办法,换两个或三个视点来完成,基本采用西洋透视法。其与照相不同之处,在于作画过程有取舍,局部有调整,可使之更合乎艺术效果的要求。笔墨上一律用焦墨,墨色上分两三个层次;造型上,尽量回避传统已有的程式,根据对象再创造。譬如不套用个字点、介字点、梅花点之类去画树叶,只是分出层次与树木品种。当然,有时也不分得很清楚,好在目的并非是画树木标本。作画之间,如有疑难之处,往往空在那儿,经过一段时间,再补成全卷。

22
225狼山飞舟图  手卷

说明:此作品经张仃美术馆鉴定为真迹。

22.5×269 cm.约5.4平尺

RMB: 400,000-600,000

此为张仃先生80年代较早期作品。画的是江苏南通长江中的狼山胜境。当年为工艺美术创作,张仃曾数次赴南通,画过长短不一大小不等的几幅狼山长卷,此其一。此幅特点是淡墨不设色,素雅文气,画面留白较多,境界寥阔,让人有登临骋目,顿觉天高地迥,宇宙无穷之浩叹!画面大致可分三段:第一段,远山、远帆从江雾中渐入画面,山影逐渐清晰,一排江树排闼而来,四五艘帆船依岸前行。一座黑山虎踞江边,山巅有高阁临空,是全境的制高点。

第二段,以山麓云气拉开距离,把第一段高潮的黑山头推向远景,在它的前面画出一条短垄,乔木森森,掩映几座白墙灰瓦的农舍,点出狼山亦是一处人间烟火之乡。接下来土垄渐渐高升,围出一处回水的江湾,江面辽阔,微起波澜,一艘三桅大帆船正鼓风航行。岸边,是狼山的高崖,及崖上的楼阁群。这里,可能是一座庙宇,也可能是骚人墨客啸聚之所。

转过这片高崖,便进入第三段,狼山山势在这里逐渐转低,逶迤如龙颈探向江水,在龙头部位,一亭翼翼,听江涛拍岸。亭后,隔水相望,平畴广袤,良田万顷。全画在此渐收,余音袅袅。

——王鲁湘

23
233篆书“花茂春松”      2001年作

说明:此作品经张仃美术馆鉴定为真迹。

34×126 cm.约3.9平尺

RMB: 30,000-4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