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美育的百年省思——‘以美育代宗教’提出100周年学术座谈会”学术座谈会在京举行

中国报道北京(记者 杨锈祯)1917年4月,现代中国美育先驱蔡元培先生在北京神州学会发表演说,提出“专尚陶养感情之术,则莫如舍宗教而易以纯粹之美育”,倡导“以美育代宗教”,陶养国人性灵,“使之日进于高尚”。同年8月,《新青年》发表蔡先生演说词,“以美育代宗教”自此成为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最具精神召唤力的思想主张之一,不仅深刻凸显了美育在整个现代中国文化建设中的特殊功能和地位,也积极引导着中国思想界不断思考中国社会、中国人生活的改造。为纪念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提出100周年,2017年11月25日,首都师范大学美育研究中心、《郑州大学学报》编辑部在京联合召开“现代中国美育的百年省思——‘以美育代宗教’提出100周年学术座谈会”,著名美学家叶朗、聂振斌及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山东、山西、吉林、河北、河南等地近50位学者出席。

1

座谈会上,与会学者围绕“以美育代宗教”命题的特殊意义与学术史价值、“以美育代宗教”的提出与中国美育思想的现代建构等问题,进行了深度的学术交流,认为“以美育代宗教”作为一个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双重品格的思想命题,以改造国民性和变革社会为旨归,体现了蔡元培“教育救国”的理想核心,是其展开现代思想启蒙的重点。以历史的眼光重新审视这一命题,应将其放在现代性语境中加以理解和阐释,看到其特定地内含着的功能论建构取向不仅深刻影响了同时期及以后中国美育思想的形成和实践选择,也极具代表性地体现了现代中国美学服务于人生美化与社会改良的精神基调,以及现代中国美学由知识叙事向美育价值叙事衍化的本土化建构策略。

2

与会学者指出,蔡元培重视人的道德情感陶养,强调通过美育消溶现实审美关系中的人我之分,进入“万物一体”境界,而“万物一体”作为中国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在中国人精神世界里有着普遍的心理认同。这表明“以美育代宗教”命题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基因。对于这一命题的省思须深入中国文化传统之中,从而深刻把握以蔡元培为代表的现代中国美育思想建构的内在文化张力。同时,这一命题突出了美育完善人的精神、健全人格的作用,潜含着美育通向信仰之域的逻辑可能性,可以启发我们进一步思考“美感神圣性”,在人的“终极关切”层面具体把握美育的独特价值。

3

与会学者认为,蔡元培将德智体等各类教育中本有的美的成分理解为美育的重要资源,把美育确立为其他各类教育的内在保障,进而又从完善现实人格、人生现实的目的出发,高度关注艺术教育作为美育手段的功能,强调艺术教育在施行美育方面的特殊优势,但并非把艺术教育当作美育本身。这一点,在一直以来的美育实践中并没有得到很好贯彻,把德育与美育分开、艺术教育注重技术性而忽视精神性人格涵养,仍是需要我们认真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问题。

4

与会学者强调,一百年前,蔡元培先生结合中西、融通古今,开启了以美育重建国民信仰的坐标系。百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美育作为关乎人与社会健全发展的教育实践形态,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今天,着眼于人的情感陶养与生命发展,重新省思“以美育代宗教”命题的深刻内涵及其思想意义,对于我们在认真总结现代中国美育建构经验、深刻认识美育的现实价值基础上,更加积极地提倡精神世界丰富而有品位的美好生活建设,更加充分地推进中国美育事业的当代发展,有着十分现实的意义,值得我们不断深入挖掘和言说。

来源:中国报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