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估身体:身体美学研究的一个欠缺

05011

自20世纪中叶起,西方美学研究中出现了“身体热”。进入21世纪以后,“身体热”传入中国,有关身体的汉语文本迅速增殖。然而,热度不等于深度,盘根错节的文字之网有时也会遮蔽问题的真相。纵观21世纪的汉语身体美学研究,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重要欠缺:身体的身份问题依然未被重视,汉语美学中的身体依旧身份暧昧。从某种意义上说,身体并未在当代汉语美学中真正“显身”,这无疑有碍于相关研究的深入展开。

身体的主体性被遮蔽

提及身体,人们就会想到心,因此,身体美学研究也绕不开身心观。当代身心理论虽已繁衍出复杂的话语体系,但其核心命题不外乎三个:1.身体是生存活动的主体,心(精神)不过是身体的功能和活动;2.心(精神)是生存活动的主体,身体则是心(精神)统帅、支配、认知的客体;3.身体和心(精神)联合为生存的主体。落实到美学中,这三者分别对应着身体主体观、精神主体观、二元论主体观。不过,二元论主体观总是设定了精神的支配地位(如笛卡尔、梅洛-庞蒂、舒斯特曼),最终通向精神主体观。也就是说,我们最终只能在核心命题1和2之间进行选择。从唯物论立场来看,答案不难找到:世界是物质的,精神仅仅是物质的功能—活动,故只有身体主体观才能敞开身体的真正身份。

事实上,随着现代身心理论的发展,唯物论立场获得了越来越多的支撑:身体中很可能并不居住着一种叫做灵魂(心或精神实体)的缩微“小人”,或者说,假定存在独立的心对于阐释精神现象和生存机制并无意义。倘若不存在独立的灵魂实体,那么,人就只能是身体,身体则必然是生存活动(包括审美)的主体,精神则不过是身体的活动和功能。吊诡的是,即使深受唯物主义和实践论影响的当代汉语美学家,也没有继承这种明晰的立场,中国当代身体美学研究依旧滞留于暧昧的语境中。

在介入身体美学建构的流派中,后实践美学本应充分敞开身体的身份实践只能是身体的实践,实践中的身体乃“肉身化的主体”。所以,将身体与实践范畴联系起来,必然造就巨大的理论空间。然而,迄今为止的后实践美学并未延续这个宝贵的理论线索。在具体的论述中,其代表人物仍选择了二元论的路径。杨春时教授在《意识美学与身体美学的对立之消解》一文中说:“意识哲学和意识美学建立在身心分离的二元论基础上,它认为,意识是主体,身体是客体;身体是意识的载体。身心二元论的错误在于,身体不同于其他物体,它不是客体,而是主体,是唯一属我的身体;同时,身体与意识也是不可分的,意识不是身体的寄生物,身体也不仅仅是意识的居所,二者是同一现象的两个方面,它们的区分只是理智的构造。”在此论述中,作者表面上要克服二元论,但又将身心认作“同一现象的两个方面”,实际上又回到了二元论:“人是以全部身心与世界共在”,审美的主体是身心(body-mind)。

从笛卡尔到梅洛-庞蒂,二元论美学最终都将重心移向了看似更加主动的精神。同样,后实践美学的建构者也重复了类似的逻辑,杨春时教授在同一文中认为:“在审美体验中,不仅有纯精神性的审美意识,而且还有身体性的快感和冲动,这两者融合为一,无法分离,形成了身心合一的审美感受。当然,审美体验的身体性不同于日常的身体反应,它消除了身体感觉与意识的对立,并且把前者提升到精神的高度,从而成为统一的审美意识。例如,当我们欣赏艺术中涉及的异性美时,产生的不是原始的欲念,而是升华了的美感,它达到了精神的纯洁,同时又不是压抑和祛除欲望,而是欲望的升华和满足。”

经过此类推理,身体在审美过程中便被当做“快感和冲动”的源泉,属于精神升华的对象。由此,身体最终呈现的归根结底是客体性,其主体性则被遮蔽、忽略、低估。

让身体美学真正回归身体

事实上,后实践美学的路数具有代表性:在中国当代身体美学中,身体的主体身份尚未被敞开。甚至,当美学家们试图为身体正名时,身体的重要性依然被低估。作为中国最早介入身体美学建构的学者之一,彭富春教授强调身体的重要性,但却未能将肯定的话语实践进行到底。他在《身体与身体美学》一文中说:“身体的审美化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作为被感觉的身体,如形体、容貌、气质、风度等。此外衣服特别是时装对于身体的美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就某一身体部位而言,衣服既是遮蔽,也是显露。其次是作为感觉的身体,如视觉、听觉和触觉等。除了对于身体之外的感觉,人还有对于身体之内的感觉,如心跳的快慢,呼吸的疾缓,体温的冷热以及一些不可言说的感觉。最后是作为感性活动的身体,它包括了由食欲和性欲所推动的人的身体的活动。”

在这段论述中,作者仅仅肯定了身体在感性层面上的主体性,并且,其着眼点是“心跳的快慢,呼吸的疾缓,体温的冷热”和“由食欲和性欲推动的人的身体的活动”。这样的“身体”算不上是什么真正的主体。与其说它被肯定了,不如说它被限制在较低级位。它充其量是部分感性活动的主体。涉及高级活动时,身体必然“受心灵的支配”。归根结底,这样的身体是受造者而非创造者,正如彭富春教授所言:“身体是在人的生活世界中不断得到塑造的。人自己培育自己的身体,他人也培育了自己的身体。”如果身体是生活和审美的主体,那么,这种表述显然没有使美学真正回到身体本身。

如何评估身体并真正从身体出发,无疑是身体美学最重要的问题。在现当代美学史上,身体经历了从被否定、压制、遮蔽到被敞开、承认、弘扬的过程。部分当代中国美学家以二元论的形式肯定身体,已经超越了单纯否定身体的阶段。只是,他们仅仅将感性活动还给了身体,尚不敢承认身体是理性活动、信仰、实践的主体。在身体美学研究中,我们需要做的是,大胆地将身体与高级的生命活动联系起来,完整地呈现身体作为主体的地位、尊严、动姿,让身体美学真正回到身体。

(作者:高建平)

(作者单位:深圳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