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美学会举办暑假美学高研班

本网讯:2019年7月22日

微信图片_20190722221124

为大力提高美学理论研究水平,拓展审美欣赏领域与视界,推动美学教学与实践的发展,深入交流当代美学前沿学术成果, 2019年7月15-19日,北京美学会举办了暑假美学高研班。来自全国各地的20位学员参加了这一高研班学习,这些学员有来自高校的艺术教师,也有美学爱好者。此次暑假美学高研班聘请了北京美学界的十位知名专家、著名学者进行授课。

北京美学会会长、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宋瑾首先就举办暑假美学高研班意义、目的进行了讲话,随后他就《中性化:多元音乐文化新样态》展开演讲。他认为,“中性化”是针对民族性的消失而言的,包括环境和心性两个方面。前者表现在没有民族特征的抽象几何型建筑、服饰、发型等;后者表现在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其原因主要有西方化、现代化、全球化、都市化,以及中性化教育、方言的衰微、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音乐的“中性化”表现在音乐语言和表演方式上,现代人工创作和表演的作品、电子音乐、电脑音乐是其典型。“中性化”之后依照宗教信仰、社会阶层、社会分工、社群志趣等重新划分族群。“多元音乐文化”包括了被人工抢救和保护的传统多元音乐文化和新生多元音乐文化。

微信图片_20190722221729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张晶的讲座题目是《审美投射与审美构形》。他说,审美投射是艺术创作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心理机制,也是在艺术家形成构形之前的关键性环节。审美构形是在艺术表现阶段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是作家艺术家审美运思的结晶。不同于克罗齐的“直觉即表现”,作家艺术家在进行审美构形时已是不同门类的媒介在内在运行了。张晶教授以艺术理论史上的个别案例为基础,将审美投射作为普遍性的审美心理机制加以学理性建构。在讲座中,他阐述了投射在创作心理机制中的逻辑性位置,认为投射是构形的前提所在。由于投射与美学理论中为人熟知的移情作用非常相近,他还对二者的差异作了分析。

微信图片_20190722221735

北京美学会顾问、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旭晓的讲座是《人类为什么需要艺术》。她说,当前我国对美育的重视已经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受到极大的关注。实际上,艺术也正在日益与人类生活融合,让人类生活向着更加艺术化、审美化的方向发展。在讲座中,她从艺术接受谈起,从理论上探讨艺术的功能,从而理解人类为什么需要艺术。她的讲座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简要分析艺术欣赏或艺术接受,从接受者的角度看艺术是怎样进入人类的生活的;二是分析艺术接受过程,展示接受者对艺术作品的具体的接受的过程;三是分析艺术功能,即了解艺术对人类有什么样的作用。讲座的目的就是提高人们参与艺术与审美活动的自觉性,从而更好地塑造、完善自身。

微信图片_20190722221741

北京舞蹈学院教育学院副院长张朝霞的演讲题目是《中国舞蹈教育的发展趋势》。她认为,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中国舞蹈教育的供需格局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在教育观念、方法和评价等方面,出现了诸多亟待理论关照的热点问题。主张树立专业规范的标准化思维和注重素养培育的创造性倾向之间出现了一定的张力,中国舞蹈教育将往何处去、该往何处去?日益成为争论的焦点。而在实践层面,中国舞蹈教育初步形成了“舞蹈专业教育”和“舞蹈通识教育”两大序列共荣、学校-社区-院团-场馆四大平台互动的生态化发展格局。基于上述判断,结合中国舞蹈教育发展的PEST分析和SWOT分析,张朝霞教授认为,中国舞蹈教育将面临前所唯有的机遇与挑战,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形成如下发展趋势:其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进程中,中国舞蹈教育将自觉或不自觉的呈现出“民族化”、“本土化”热潮,区域舞蹈、特色舞蹈、非遗舞蹈等都将随着民族化思潮的上升而形成最重要的舞蹈教育资源,并借助体验、研习、创编和展示等手段得以扩展。其二,随着“素质教育舞蹈”、“创意舞蹈”等新理念、新方法的推广,注重创造性培养的新型审美范式导入学校舞蹈教育,并成为主流。原舞蹈专业教育领域内困扰业界和学界许久的重技能轻艺术、重动作轻文化等症结问题也将迎刃而解。校园舞蹈、社区舞蹈和院团场馆推出的公共舞蹈教育项目,也将在创造性维度上继续掘进。其三,不同层级政府主导的资助机制,为中国舞蹈教育的普及化保驾护航,来自舞蹈专业教育领域的师资、教材、课程等优质资源主动走进大、中、小、幼等校园,以及社区和其他公共空间,舞蹈专业教育和舞蹈通识教育出现交集,舞蹈普惠功能得以实现。其四,5G时代智能教育的兴起将倒逼舞蹈界在发展节奏与结构方面进行调整,在创演、教学等多个方面将出现数字化热潮。新技术条件下舞蹈教育的便捷、高效和低成本无耗损服务,将带来一场学习革命,定制式、体验式新型舞蹈教育项目将成为舞蹈产业市场上最时尚、也最主流的产品之一。

微信图片_20190722221747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林振中从设计师角度就《色界》做了专题演讲。他以大量的设计案例、生活实践,为学员讲解了什么是色彩?什么是彩色?大自然的启发灵感与生活应用;色彩心理学;今年流行颜色与搭配;从中国传统美学找到色彩搭配;怎样与业主来互动、沟通?他的演讲使学员感觉美不胜收、大开眼界。

微信图片_20190722221753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悦笛的演讲主题是《走向中国人的生活美学》。他说,忘记生活世界,终将被生活世界所遗忘,与其他学科相比,美学更需回归于生活世界来加以重构,这是由美学作为“感性学”的学科本性所决定的。这种美学新构的现实性要求还在于:在全球化的境遇里,人们正在经历当代审美泛化的质变,它包涵双向运动的过程:一方面是“生活的艺术化”,特别是“日常生活审美化”孳生和蔓延;另一方面则是“艺术的生活化”,当代艺术摘掉了头上的光晕逐渐向日常生活靠近,这便是“审美日常生活化”。目前,“生活美学”已经成为全球美学发展的“最新路标”,这种最新的美学建构已在东西方之间形成了基本共识。国际最重要的美学杂志《美学与艺术批评》的主编苏珊·费金(Susan Feagin)就认为:“今天美学与艺术领域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是美学与生活的重新结合。在我看来,这个发展趋势似乎更接近于东方传统,因为中国文化里面人们的审美趣味是与人生理解、日常生活结合一体的”。中国生活美学由此成为建构全球美学的新的生长点,生活美学要求以审美的眼光来看生活,同时以生活的眼光看来审美。刘悦笛认为,在生活美学里,我们应该考虑以下问题:人人都是生活美学家?生活里如何用美言美语?美之为美在中西方如何呈现?天地自然如何是美的?人的身体如何审美化? 审美的心理流程是怎样的?文化与审美如何古今联姻?艺术是什么?艺术为什么?艺术在未来如何走向终结?以生活美育来实现审美人权?他的讲解使大家对生活美学有了深入的理解。

微信图片_20190722221837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梁梅就《生活美学与艺术设计》做了演讲。她认为艺术设计首先是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好的设计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便利更舒适更美好。设计最有魅力的地方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的人类能够共同感受到的价值观、美学观,好设计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人们的美学观念渗透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在日用器物上,最后都旨归到人生的精神境界上,美学的现实关怀成就了人生的终极意义。艺术设计在人的审美活动中呈现为富有文化意蕴的、非物质的精神器具,成为了实现诗意生活必不可少的道具。

微信图片_20190722221805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贾金莉以自己的艺术实践体会为大家讲了《当代剧场艺术中的仪式感动》。她说,随着当代沉浸式演出、展演的发展与传播,观者在剧场中与艺术语言同时释放着“被打动”,这样“被打动”的怀揣即是感动,是多维度的、多经验的、多镜像的感动。她从当下角度与形式的“语境”仪式;非戏剧化沉浸仪式;元母题派生仪式等方面,阐释审美趣味(综合)发生,视觉、听觉等感知融情入境的体验,如何成就“仪式”经验带来的“游牧”在场关照度等方面为学员做了详细的解说,使学员增加了对当代剧场的理性思考。

微信图片_20190722221812

北京服装学院教授杨道圣根据对服装美学研究感悟,做了《西方绘画中的服装》的演讲。他认为服装是各个时代、各民族美的观念最典型最清楚的表达,真实的服装难以保存,但历代肖像画中对各时代各民族的服装都有具体的展现。他通过对于西方各时代经典绘画中所展现的服装之美来讲述美的演变,同时也展示服装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即理解服装,才能读懂经典的肖像画作品。他一边展示绘画,一边为大家讲解绘画中的服装特色、风格。讲座内容主要涉及有文艺复兴绘画中的服装;巴洛克绘画中的服装;洛可可绘画中的服装;新古典主义绘画中的服装。

微信图片_20190722221821

北京美学会副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魏家川的演讲是《身体美学:感官等级制及其审美文化逻辑》。他说,在当今视听霸权一统天下的感官文化格局中,审视、反思、重构与安顿人类的眼、耳、鼻、舌、身、意,重塑人类身体感官,重构人类身心体验,通过身体美学引领人们摆脱生存与生活单向度感应困境,重获人类身心哲学与美学多向度百感交集可能性与丰富性,不仅仅是一个纯理论的学术问题,也是一个从身体美学到生活美学,关涉日常生活审美化与审美日常生活化的身体力行的文化实线问题。讲座结束之后,魏家川教授代表北京美学会对暑假美学高研班做了简短精炼的总结。然后,为每一位学员颁发了《北京美学会暑假高研班结业证书》。

微信图片_20190722221828

总体上看,本期北京美学会暑假美学高研班师资堪称一流,每位授课教师分别从各自的研究领域,为学员讲解了音乐、舞蹈、戏剧、绘画、设计等美学知识。课程内容设计合理、丰富多彩,既有艺术美学,也有生活美学、身体美学;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前沿动态;既有自己研究心得体会,也有艺术实践展示。此次北京美学会暑假美学高研班的精彩课程,给予学员诸多启发,获得大家一致好评。有的学员说,“5天的美学课程使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美的洗礼和升华。感謝各位教授的悉心点播,感謝史老师的精心组织与安排,感謝同学们的诚心陪伴与热心帮助。”未来北京美学会将继续打造“美学高研班”这一品牌,不断提高授课质量,为美学专业人士、爱好者提供一个有效的学习、交流的平台。

微信图片_20190722221205

                                                     (史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