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中国美学史研究的十个问题

40年中国美学史研究的十个问题

刘成纪 现代形态的中国美学学科体系,大致包括美学原理、中国美学史、西方美学史、当代美学、美育等诸环节,中国美学史研究只是其中的一个类别。但是,这一类别对于中国美学的整体建构而言,却有非凡的意义。首先,就现代形态的中国美学的发端看,西方美学进入中国的历史与中国...
阅读全文
中国美学的类型和阶段划分

中国美学的类型和阶段划分

——从语言特质的角度与西方、印度比较 张 法 【作者简介】张法,1982年在四川大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84年在北京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1995年在宾州州立大学、1996—1997年在哈佛大学、2002—2003年在多伦多大学做访问学者,2005年被教育部遴选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现为浙江师范...
阅读全文
中华美学的世间性和隐超越性

中华美学的世间性和隐超越性

作者:杨春时   【内容提要】中华美学由于中国文化的实用理性以及中华哲学的现实化,因此具有世间性的特点,是一种人生美学。与此同时,中华美学是审美经验的反思,不仅反映出审美的超越性,而且这种超越性思想的表达是隐含的而非直露的,即中华美学思想在儒道思想合流的...
阅读全文
主编对谈:东方研究与学术集刊建设

主编对谈:东方研究与学术集刊建设

麦永雄 由广西师范大学与中华美学学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东方文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东方丛刊》,以弘扬东方文化光荣传统,思想创新,学术争鸣为宗旨。多年来,《东方丛刊》刊载了一系列高品位、富于思想原创性的学术论文,系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
阅读全文
论“以类相动”—《乐记》体系初探

论“以类相动”—《乐记》体系初探

高建平 《乐记·乐象》云:“万物之理,各以类相动也。”这句话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我们乍读《乐记》,难免感到头绪纷繁,不得要领,而抓住“以类相动”的观点再看《乐记》,就可以看出《乐记》有一个严整的逻辑体系,《乐记》中各种音乐观点都可以在这个体系中各就各位。当然,...
阅读全文
革命与乡愁—文化记忆与中国审美现代性的情

革命与乡愁—文化记忆与中国审美现代性的情感结构

王杰 何艳珊 摘要: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艺术的审美现代性就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结构和表达逻辑,即:一种带有两个内核驱动的动态双螺旋结构。这两个内核分别是“红色乌托邦”和“乡愁乌托邦”,它们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几乎同时产生,但在文化性质和情感导向上则存在巨大...
阅读全文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美学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美学

高建平 在古代,中国没有一门叫做“美学”的学科,这个学科是从西方引进的。然而在中国,它有一个双重引进的过程,这就是除了引进这个来自西方的学科外,还从日本学会用“美学”这两个汉字来翻译它。20世纪初年,一些留学日本的学生带回了这个名称。日本人称它为bigaku, 中国人称...
阅读全文

“乐生”与”游世”:中国人生美学的两大原型

来源:《探索与争鸣》 作者:徐碧辉 Enjoying Life" and "Travelling the World":Two Prototypes of Chinese Life Aesthetics 作者简介:徐碧辉,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732) 原发信息:《探索与争鸣》(沪)2017年第201712期 第153-157页 内容...
阅读全文
中国现代美学中的美育德育融合论

中国现代美学中的美育德育融合论

杜卫 本期主题:审美与道德 审美和道德均与人的社会性发展、健全人格的养成息息相关。二者的关系问题,在不同的历史时空、文化语境和社会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形态。本期刊发的3篇文章,通过对古今中外审美与道德关系问题的考察,呼吁在构建中国当代美学进程中注重二者关系的处理...
阅读全文
讲座快讯||朱立元:当代中国美学的历史、现

讲座快讯||朱立元:当代中国美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展望

文稿:黄莉 2018年6月11日下午,由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朱立元主讲的“当代中国美学的历史、现状与未来展望”在上海大学宝山校区文学院楼408成功举办。本讲座由上海大学中国语言文学高原学科、上海大学批评理论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由上海大学文艺学曾军教授主持。上海大学文学院...
阅读全文